MK体育-最专业体育运动服务平台

MK体育“银发健身族”如何绽放人生别样精彩?-MK体育
关闭
MK体育“银发健身族”如何绽放人生别样精彩?
作者:小编 日期:2025-05-22 点击数: 

  

MK体育“银发健身族”如何绽放人生别样精彩?

  满头银发?那又怎样?“银发健身族”正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以及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,老年人的健身理念不断更新,健身项目、参与形式等也在与时俱进、日益广泛。与此同时,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关注?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?如何让银发时光绽放出人生的别样精彩?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就此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。

  清晨6点,北京海淀紫竹院公园的竹林小径上早已响起细碎的脚步声。熹微的晨光在竹叶间流转跳跃,健身器材区渐渐热闹起来。

  单杠上,年近七旬的李瑞安大爷做着引体向上。随着身体上下起伏,他腰间挂着的老式钥匙串叮当作响,与收音机里飘出的京剧唱段交织成一首独特的晨曲。MK体育官方网站

  “只要天气晴好,我雷打不动地准时出现在公园里。”李大爷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水,一边对记者说,自己每天坚持做20个引体向上、练30个俯卧撑,再打半小时太极拳。

  “到了我们这个岁数,把身体练好最实在!”说着,他双臂舒展,一个漂亮的侧身拉伸动作行云流水般完成,周围的老伙伴们也不约而同操练起来。

 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,公园已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场所。晨练间隙,不少“银发健身族”的言谈话语间透露出,公园里种类丰富、数量充足的健身器材是他们选择来此锻炼的关键因素。

 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,许多老年人更期待“多一些家门口的体育设施”,饭后闲暇时,在家门口就能轻松舒展筋骨,不再需要“长途跋涉”。

  “这种需求,折射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仍有优化空间。如何让健身资源更均衡地惠及各个年龄段、各个社区的居民,成为城市规划者需要思考的课题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丁亚琳认为,在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过程中,应当重点关注老年群体的健身需求,将适老化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更新和社区改造的重点项目。

  根据最新国民体质监测报告,公园健身场地的使用率已攀升至9.0%,较往年增长3.6个百分点。值得一提的是,如今全国超过八成的居民都能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找到健身场所。

  “可以考虑建立‘15分钟健身圈’动态评估机制,重点关注老旧小区、城乡接合部等薄弱区域,让健身服务真正实现‘全龄友好、全域覆盖’。”丁亚琳表示,要严格落实国家关于适老化健身设施建设的硬性指标,并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,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适老化健身设施建设,形成政府、市场、社会多元参与的共建格局。

  对此,众多老年体育爱好者纷纷表示赞同。“小区楼下安装一些健身器械,我们老年人锻炼也更方便一些。”李瑞安告诉记者。

  在丁亚琳看来,下一步需要重点全面推进老旧小区健身设施改造升级、新建社区健身空间预留、农村行政村配备基础器材等工作,切实打通老年人进行体育运动的“末梢神经”,让他们平等享有“举步可达”的健身条件。

  如果说完善体育设施是硬件基础的夯实,那么创新服务供给模式则是将“老有所健”的民生愿景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图景。

  自从在社区公告栏瞥见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发布的《关于征集老年人健身广场舞套路的通知》,这位被街坊邻里亲切称为“乔老师”的广场舞达人,立即召集她带领了10余年的“夕阳红舞蹈队”,一边翻看中老年运动保健手册,一边比划着设计动作组合。

  “咱这舞步啊,既要让戴老花镜的知识分子跳得稳当,也得让乡下务农的大姐练得舒畅。”乔红艳告诉记者,她和队员们将传统秧歌步法拆解成8个分解动作,把戏曲身段练习改编成预防颈椎病的“凤凰点头”,用手机一次次拍摄视频反复校验,以期达到通知要求的“风格鲜明、难易适中,适合广大老年群体习练”。

  眼下,距离提交套路视频的截止日期还有两个多月,舞蹈队员们把这次征集活动当成一场展现自我的盛会。

  “通过参与赛事活动,老年人既能强健体魄,又可以拓展社交圈层、丰富精神生活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原所长谢敏豪表示,老年体育赛事不仅为银发群体搭建了展示风采的舞台,更成为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引擎。

  在他看来,当前我国老年体育服务供给体系仍存在结构性不足,具体表现为:活动组织频次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不相适应,运动项目设计缺乏对老年人肌力、柔韧度等生理特征的针对性考量,而数字化服务设施的不足也限制了老年人群的参与便利度。

  “要为具有不同兴趣和身体条件的老年人创造更多参与机会,让体育健身真正成为晚年生活的‘幸福标配’。”谢敏豪提出,推进老年体育事业发展,不仅需要持续开发适老化体育活动项目、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,更应着力完善老年体育赛事体系,通过建立多层次、多元化的赛事活动网络,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加丰富、规范的体育参与平台。

  “从当前老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来看,在覆盖人群广度、运动项目丰富度以及活动组织标准化程度等关键环节仍有优化空间。”丁亚琳坦言,我国目前已形成包含全国性老年体育健身展示活动、基层社区老年运动会等多层次的老年体育赛事体系,但在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方面仍有不足,老年公共体育服务的内容设置、标准制定和责任划分等亟待进一步规范和明确,以构建更加完善的老年体育服务体系。

  当广场舞、健身球操、太极拳等专为老年人设计的体育活动在全国城乡遍地开花,诸多“银发健身达人”成为全民健身浪潮中一道亮眼的风景线。

  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院长鲍明晓在调研时发现,随着我国老年群体健身活动向纵深发展,对运动科学知识的专业化需求正呈现出质的飞跃。这一趋势,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,除了掌握系统的运动医学理论基础,更要具备针对老年人特殊体质开展精准化健康指导的专业能力。

  基于深入调研,他创新提出“双轨并行”培养老年体育健康服务人才。一方面针对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实施“银龄专项能力提升计划”,重点强化慢性病运动干预、防跌倒功能性训练、老年心理健康促进等特色专业技能培养;另一方面推动高等教育机构开设“老年运动与健康管理”交叉学科,着力培养兼具运动训练学、老年康复学和预防医学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业化人才队伍,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。

  “低龄活力老人的潜能更待开发。”鲍明晓发现,越来越多老年人正在从体育活动“受益者”成为健康理念“传播者”。他们有的考取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,有的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,以“银龄力量”将科学运动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传递给更多人。

  他同时提出通过系统培训赋能低龄健康老人,使其成为“银龄健身指导员”,以“传帮带”形式开展特色体育健身活动,既可以有效缓解专业服务力量短缺问题,又构建起“老帮老、老教老”的互助养老新模式。

  在积极推动银发人力资源开发的同时,鲍明晓进一步提出激发市场活力,支持各类经营主体深度参与老年体育产业。

  “通过优化营商环境、完善配套政策,既促进企业精准对接老年群体的体育服务需求,又鼓励其通过产品创新、服务升级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,从而构建供需良性互动的老年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,全面提升我国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质量与水平。”鲍明晓说。(记者 赵莹莹)
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