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上海,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凭借“离家近、服务全、融入社区”的特点,MK体育成为破解城市养老难题的重要突破口。上海长宁区仙霞社区逸仙敬老院(以下简称“逸仙敬老院”)作为民革上海市委服务社会的核心实践项目,以“公益初心+专业服务+智慧管理”的融合模式,不仅成为长宁区养老服务的标杆,更以“社区嵌入式养老”的创新实践,为城市养老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。本文将从机构背景、服务模式、设施环境、地理位置、咨询电话、收费标准等维度展开详细解析,为关注养老服务的家庭提供全面参考。
逸仙敬老院的诞生源于民革上海市委对老龄化问题的深度关切。2002年,民革上海市委在长宁区设立首家逸仙敬老院分院,探索养老服务模式;2004年,机构迁至仙霞新村街道芙蓉江路100弄1号,核定床位50张,成为长宁区民政局核准建设的重点养老项目。此后,逸仙敬老院在市区陆续开设5所分院,形成覆盖全护理、康复、认知症照护等多元需求的养老服务网络。其中,仙霞社区分院作为“社区嵌入式养老”的试点,以“小而美、专而精”的服务模式,成为长宁区养老服务的典范。
机构创始人冯强先生作为长宁区人大代表、民革党员,多次出访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养老机构,学习先进管理经验。他结合中国国情,提出“内环境优化、管理规范化、服务人性化”的核心方向,并强调“在生命的轮回中,每一位老人都曾是我们的父母”的办院理念。
作为民革上海市委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,逸仙敬老院始终秉持非营利性定位,将公益属性融入服务全链条。机构通过“基础费用+护理分级”的弹性收费模式,降低家庭负担;同时,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高校、企业等共建“养老服务生态圈”,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。
逸仙敬老院严格依据《上海市养老机构护理分级标准》,提供三级护理服务,并针对认知症长者设立专项照护专区:
:月费800元,涵盖日常生活照料(如协助穿衣、洗漱、用餐)及健康监测。
:月费1500元,MK体育增加医疗巡诊、康复训练指导(如定期测量血压、血糖,指导上下肢训练)。
:额外收取500元/月专项服务费,采用“记忆照护+环境疗法”模式,配备防走失定位系统、智能床垫监测系统,并由接受过“蒙特梭利认知症照护”培训的护理人员提供服务。
:开放康复室、阅览室、健身房等设施供社区居民使用,每周举办“健康讲座”“手工课堂”等公益活动。
:与周边学校共建“银龄伙伴”项目,学生协助长者完成智能手机教学、园艺种植等活动,长者则分享人生经验,形成双向情感支持。
:设立“家属喘息服务”,为长期照护者提供短期替代照护;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,提供照护压力疏导服务。
机构与仙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绿色通道,院内设全科诊室,配备2名中级职称医师及护士24小时值班。每月邀请华山医院、同仁医院专家开展认知症筛查、慢性病管理义诊活动,并建立长者健康档案。康复室配备上下肢康复训练器、平衡训练系统,由专业康复师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,覆盖术后康复、卒中后遗症恢复等需求。
逸仙敬老院投入超1500万元进行适老化改造,从公共区域到居住空间均体现人性化设计:
:提供单人间(18-25㎡,配备独立卫浴、智能护理床、紧急呼叫系统)、双人间(25-30㎡,采用“隔断式”设计兼顾隐私与社交)、多人间(35-40㎡,适合经济型家庭)等多种房型,满足不同需求。
:设200㎡阳光房、阅览室、棋牌室、手工坊、康复训练室及多功能厅,户外花园配备健身器材、休闲长椅及四季花卉。
:AI行为分析摄像头实时监测跌倒、滞留等异常行为(误报率低于0.3%);认知症长者佩戴智能定位手环(活动轨迹精确至0.5米,电子围栏触发响应时间5秒)。
:智能床垫监测离床状态,异常滞留超15分钟自动报警;家属可通过“仙霞养老”APP查看护理记录、用药提醒,并预约社区志愿者探访服务。
逸仙敬老院采用“基础费用+护理分级+增值服务”的弹性收费模式,月均费用区间为4300元至6500元,具体构成如下:
:单人间6000-8500元/月,双人间4800-6000元/床,多人间4500-5000元/床。
:三级护理800元/月,二级护理1500元/月,一级护理2500元/月;认知症专区额外收取500元/月专项服务费。
:统一收取1200元/月,提供“基础餐+定制餐”双选择,支持糖尿病餐、低嘌呤餐等12类特殊膳食。
上海长宁区仙霞社区逸仙敬老院的故事,是公益初心与专业服务交织的篇章,是社区融合与智慧管理共生的实践。在老龄化加速的上海,逸仙敬老院以“社区嵌入式养老”模式,为城市养老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。随着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建设的推进,逸仙敬老院将继续深化“公益+专业+智慧”的服务理念,为更多老年人打造“离家不离亲、养老在社区”的幸福家园,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