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7日中午,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病房里,年过七旬的李大爷在医疗护理员张永才的协助下用完午饭,开始做餐后简单的上肢活动。没过一会,李大爷的儿子在午间工作间隙来到病房探望父亲,而就在四天前,他还在为“请假陪护”焦头烂额——老人意外摔骨折,吃饭、翻身、如厕都需要人,“
“每天睁开眼就能看见护理员在身边,有次半夜想喝水,张师傅的反应比平时我儿子的速度都快。”在与记者的交谈中,李大爷的对比“埋怨”反而让儿子更开心。他笑着告诉记者:“以前我们家属陪护时,老爷子总说‘不用管’,平时康复训练也不积极。如今,有20多年护理经验的张师傅会耐心劝他‘按医生说的做好得快’,他反而更配合,做得更专业,我们也安心很多。”
所谓“免陪照护服务”,主要指患者住院期间,在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且自愿选择的基础上,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等,由医疗护理员提供的生活照护服务。
据介绍,省人医的“免陪照护服务”建立在一个专业团队之上。该院自3月起在骨科、胸外科和普外科6个病区进行试点。除了医疗护理员的生活照护,在患者从预住院到出院康复这一全过程中,每个专科都融入了临床护理、生活照护、早期康复、MK体育官方网站中医治疗等特色在其中,一支由主治医疗团队、护士、中医师、康复师、医疗护理员等在内组成的专业团队全程参与,管理着患者的起居日常以及医疗康复。
在“免陪照护病房”,软件与硬件的协同配合是实现高效、精准照护的核心支撑。记者在病房看见,专业团队的背后还藏着一个AI助手。以往采录患者生命体征流程繁琐,护士需手动抄录,耗时且易出错。如今借助智慧化与信息化的建设,护士在1分钟内即可完成术前患者生命体征测量及数据一键上传。
针对术后患者,仅需扫码即可完成患者与监护仪的绑定,实现生命体征的自动实时上传。早期康复患者也可以通过佩戴可穿戴监护设备,在连续监护下安全地动起来。一旦出现异常,AI监护系统会立即推送预警。
据悉,患者在特级护理、I级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同时开展免陪照护服务的,收费标准为每天125元,纳入医保丙类目录。
患者康复效果的可视化提升,也是家属点赞的关键点。数据显示,MK体育官方网站省人民医院试点“免陪照护病房”的肺部术后患者,呼吸功能锻炼达标率由72.66%上升至84.75%,陈旧性血痰清除时间由17.13小时下降至16.4小时;髋膝关节置换患者首次下床时间缩短至20.15小时。薛明新表示,免陪照护病房是一次探索,未来计划逐步扩大试点范围。
记者获悉,江苏于6月发布《江苏省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》,进一步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医院照护服务模式,增加照护服务供给,截至目前,江苏多家培训基地,已完成对超1万名医疗护理员的培训工作。
内容来源:南京日报南报网、南京日报/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实习生 唐浩哲 通讯员 董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