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K体育-最专业体育运动服务平台

MK体育在家点点手机 就能享受专业护理服务 “网约护士”在苏城悄然流行-MK体育
关闭
MK体育在家点点手机 就能享受专业护理服务 “网约护士”在苏城悄然流行
作者:小编 日期:2025-05-13 点击数: 

  

MK体育在家点点手机 就能享受专业护理服务 “网约护士”在苏城悄然流行

  目前,苏州医院正在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领域开展探索。作为该领域重要服务之一,越来越多的护士循着通信网络,走出医院大门,步入患者家门,为高龄、慢病康复、失能失智、孕产妇等群体带来更便捷到位的专业护理。仅去年,全市就有近千名注册护士组建了团队,累计“接单”上门护理服务近万人次。

  昨天是国际护士节,本报记者聚焦这一护理服务新模式,看看患者是否欢迎?价格能否承受?管理如何跟进?

  69岁的刘桂英,和失能卧床的老伴儿老王,住在苏州高新区港龙城。三年前,老王不幸中风,在东北老家治了一段时间。随后儿子把老两口接到自己的工作地苏州,在高新区人民医院继续看病,轮流照顾。

  “快出院时,护士长拿出手机告诉我,回家后如果还需要她们上门来护理,可以直接在医院微信公众号上预约。”这句话,一解刘桂英的心头大患。“老王不能移动,他的鼻饲管怎么换?那个PICC置管咋整?正愁那些护理操作没法弄,护士长带来了好办法,这服务在老家可没有。”老伴儿出院至今,刘桂英已经用手机“网约”护士上门4次,MK体育分别是PICC管路维护、鼻饲管护理各两次。

  据了解,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推出互联网预约护士上门护理服务已近3年,是全市较早开展探索的医院之一。目前该院每年上门护理服务量都在100人次以上,涵盖了基础护理、专科护理、母婴围产期护理、中医康复护理等共计28项服务,医院周围6公里内都能“接单”。

  77岁的王奶奶患有乙状结肠肿瘤,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手术和化疗后,留置输液港需持续护理。出院后,家属了解到医院推出了25项“互联网+护理”居家服务,当即在该院微信公众号上预约并体验了“输液港维护”上门护理。

  除了高龄或失能老人、术后和康复期患者等人群,孕产妇和新生儿由于行动不便,也是互联网上门护理的重点服务对象。

 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“互联网+母婴护理”服务自2023年9月上线人次。该院把新生儿黄疸检测、新生儿脐部护理、新生儿足底采血、产后会阴伤口护理、产后催乳通乳等母婴项目纳入“网络下单”选项,通过“线上申请+线下服务”模式,实现护理服务从医院到家庭“零距离”。

  5月8日上午,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的两名护士长朱芸、李玲,根据互联网“派单”,准备前往老王家进行鼻饲护理。出发前,她们根据清单仔细检查了上门专用的护理包,确认设备耗材齐全,并在胸前戴上“医护通”记录仪,按预约时间上门。

  “老王家还算近,步行可及。如果患者家住得远,我们的护士一般会打车过去。”该院护理部主任张丽告诉记者,平台会根据上门地址自动计算交通费,通常和往返打车价格差不多。患者家属在下单时,连同上门服务费、护理项目价格等一起列出,在线结算支付完毕。“也就是说,上门护士在服务过程中不再接触费用。”因操作难度等影响,各家医院、各护理项目定价不同,估算下来,该院一次上门护理的均价在260元。

  苏州九龙医院目前可提供15项上门护理服务,去年3月至12月,方圆30公里内“接单”上门服务近百人次。“根据统计,伤口护理最多,其次是更换胃管、肌肉注射等。”该院护理部副主任杨晓兰为记者介绍了上门护理的价格组成。例如伤口护理,该院护士上门服务费为200元/次;医疗护理项目费为34元/次;交通费3公里以内是11元,超过3公里部分为2元/公里;如果服务过程中要用到护理垫、创伤贴、敷料等耗材,则根据实际情况和数量收取费用,不使用则不收费。“一次上门伤口护理,如未用耗材,患者总体支付价格不到250元。”

  对此价格,反响如何?“且不说病人躺着不能动,去医院太折腾,我们同样要花交通费,到医院还要挂号、排队。再说护士工作也很辛苦,这样想想,上门护理的价格还蛮合理的。当然,以后如果医保能报销就更好了。”家属徐阿姨告诉记者。

  张丽、杨晓兰也表示,不少家属对费用还是能接受的,下单页面也都是明码标价,总价中还包含保险,为护士和患者双方提供安全保障。

  日前,国家卫健委办公厅下发通知,要求做好2025年512护士节相关工作,提到要“不断创新护理服务方式,进一步做实责任制整体护理,开展互联网+护理服务以及延续性护理服务等”。

  苏州市护理学会秘书长钮美娥介绍,网络预约上门护理是“互联网+护理”的重要内容之一。依托官微、第三方平台等互联网技术,去年全市已有来自25家医院的959名注册护士,分别组建了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团队,经专业培训累计服务9964人次,护理服务从机构内延伸至社区、家庭。探索过程中,方便了患者,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不少挑战。一些护士坦言,日常工作繁重,需轮班和上夜班,闲暇时间较少,利用休息时间开展上门服务有难度。另一方面,护士面对居家环境中的患者及家属,存在安全隐患。

  目前,我市上门护理服务对象主要为各医疗机构出院患者和行动不便人群,重点面向与基层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的人群。同时,为有效防范风险,不少医院要求上门护士都要携带“医护通”,类似“警务通”,MK体育监控定位,视频记录服务全程。如遇需上门更换导尿管的男性患者,九龙医院、高新区人民医院也会尽可能“派单”给男护士或由男医生陪同前往。

  今年3月,《苏州市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实施意见》(简称《意见》)出台,进一步完善了不同级别、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护理服务分工协作机制,明确了我市上门护理的25项指导项目清单和服务流程,健全管理、运行和激励机制。比如,《意见》要求上门护士须由实体医疗机构派出,须具备一定工作经验且培训合格;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前,须对申请患者进行首诊评估,提前防范风险。

  苏州市卫健委目前正在加强与医保、财政等部门沟通,争取将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纳入医保报销范围,减轻患者居家护理负担。(记者 陆珏)

顶部